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邵阳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名称: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邵阳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4305000052/2024-06182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公开责任部门: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3-12-2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2023-12-27 有效期: 永久

邵市发改环资〔2023〕298号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邵阳市

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邵阳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该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2月27


邵阳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湖南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邵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邵阳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推进,供需互动,同向发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系统观念,保障安全”原则,从邵阳市情出发,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基础上,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推进能源产业链减排,着力推动用能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强化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创新,着力完善碳达峰体制机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科学有序推动如期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二、主要目标

锚定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力争全市能源领域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主要目标如下:

2025年,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逐步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能源生产环节持续降碳提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030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初步形成,能源领域碳排放如期实现达峰。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8%左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能源转型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一)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邵阳市西北部雪峰山脉、东北部大云山脉所属县市的风能资源优势,重点在城步县、邵东市、新邵县和隆回县等资源禀赋好、建设条件优、消纳和送出条件能力强的区域建设集中式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在邵东市、武冈市、洞口县和大祥区等区域建设一批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项目,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积极支持“风/光+储能”开发模式,鼓励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适时在隆回县、新宁县等区域合理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全面推进邵阳县、隆回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公共机构、商场等屋顶光伏开发,鼓励分布式光伏与交通、建筑、园区等多场景融合发展。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到2025年,全市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8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力争全市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二)积极推动水电深度挖潜和其它清洁能源发电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在运水电站优化升级,持续推进老旧电站设备改造与技术升级,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做好水电资源深度挖潜工作,统筹推进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探索多点式小水电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托管,盘活常规水电调峰资源,推动市域内资水和沅江流域梯级水电与新能源发电优化互补。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大力推动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加快推进武冈市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提高垃圾焚烧处理率。创新发展“垃圾发电+”模式,实现垃圾焚烧电厂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等。到2025年,全市在运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力争全市在运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万千瓦,市内常规水电装机规模稳定在110万千瓦左右。

(三)因地制宜推动非化石能源非电利用

开展浅层地热能集中规模化应用,优先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积极发展地表水源和污水水源热泵,建设以大祥区、北塔区为代表的市级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区,积极在适宜地源热泵系统开发的隆回、洞口、绥宁等县开展小型浅层地热能开发试点项目鼓励新开发片区将地热能集中供暖/冷作为必备的市政基础设施,支持在有条件的老城区探索开展地热能集中供暖/冷改造试点,建设冬暖夏凉幸福新邵阳。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航煤等燃料综合应用;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在具有稳定燃料来源和热负荷的工业园区就近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和集中供热供气项目。

(四)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供作用

筑牢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底线,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充分发挥煤电对全市及湘西南片区的兜底保障作用,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优化宝庆电厂等存量煤电机组运行。加强支撑性煤电建设,积极推动宝庆电厂二期等储备煤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严格合理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提高煤电能效准入门槛,原则上不新建超超临界以下参数等级煤电项目,新建煤电机组煤耗标准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全市支撑性煤电装机规模维持在130万千瓦以上。

(五)提高能源调入调出能力

提高区内能源送出能力。加大主网架建设力度,做强500千伏主干电网,加快新建邵阳东、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邵阳东部电源支撑能力,解决西部新能源送出受限问题;优化重构220千伏电网,新建云水、隆回北等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元宝220千伏变电站,改造青山220千伏变电站。积极推进新粤浙国家干线邵阳~永州天然气支干线建设,引入邵阳第二主气源,形成“两主多辅”天然气输送格局。拓宽煤运通道,提高煤炭运输能力,合理增加煤炭储备能力,保障电力等行业刚性用煤需求。2025年,全市实现县级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力争天然气管输调入能力达到3亿立方以上,煤炭供应能力不低于600万吨

(六)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锚定“源网荷储运”各环节,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统筹各类电源规划,加快推动光伏发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协同发展和联合运行;有序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推动中长期抽水蓄能电站纳规等前期工作;优化电源侧多能互补运行方式,充分挖掘电源调峰能力。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全市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提档升级,巩固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配电网,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完善区域主网架结构,推动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态稳定水平,推动清洁能源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充分挖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推动全市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大工业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充分利用高载能行业的电价高度敏感特征,灵活执行错峰用电和分时电价等措施。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扩展全市新型储能规模,建立“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鼓励电动汽车等用户侧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工作,推动条件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规。提升系统智能调度运行水平。积极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强电网柔性精细管控,促进源网荷储衔接和多源协调。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力争全市纳规/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20万千瓦以上。

专栏1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重点行动

1、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行动。积极推进邵阳县、隆回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在邵东市、武冈市、洞口县和大祥区等区域建设一批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项目;优先利用采矿沉陷区、荒漠化土地建设光伏电站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推动全市风电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2调节性电源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行动。抽水蓄能:加快推动新邵、洞口和隆回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试点。煤电灵活性改造:持续推动市内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确保改造后机组最小技术出力达到额定容量的35%新型储能:推动电化学、压缩空气、氢(氨)、热(冷)等不同类型储能在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应用。鼓励新增新能源项目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装机容量按不低于风、光装机规模的15%5%配置(储能时长2小时),支持存量或已建设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站建设或租赁储能服务。加快建设隆回、邵东、新邵、武冈、洞口、城步、绥宁和新宁等电化学储能电站

3、适应新能源跃升发展的电网构建行动。加快新建邵阳东、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云水、隆回北等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元宝220千伏变电站,改造青山220千伏变电站。加快推进邵阳市35千伏10千伏0.38千伏配电网工程,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四、推进能源产业链碳减排

(七)推动能源产业节能降碳

积极推动煤矿绿色集约高效开采和升级改造,优化调整矿井开拓开采系统,完善煤炭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改造机制;完善煤炭清洁储运体系,加强流通环节煤炭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限制劣质煤炭销售和使用。在保障全市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前提下,大力推动宝庆电厂等市内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和供热改造;加强自备电厂调度运行管理;加强电网老旧设备改造、用户表计轮换和接户线改造,深化同期线损管理。到2025年,全市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降至6.5%左右。到2030年,供电煤耗和电网综合线损率进一步降低。

(八)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构建“煤-电-热-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推进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利用;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煤炭开采、转化、储运等环节的余热、余压、冷能等资源回收利用。以煤电、建材行业为重点,开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节能技术工程项目,重点建设湖南云峰水泥厂二期余热发电项目。

(九)加强能源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

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煤矿工业场地及周边发展光伏等新能源,鼓励“新能源+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土壤改良、地灾治理、水体治理”等协同开发,建设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植物碳汇相结合的新能源项目。探索利用退役煤电机组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或风光储设施,强化风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十)加强能源领域碳排放计量监测

按照国、省两级统计核算制度要求,积极落实区域和能源行业碳排放计量体系。加强能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退役的全过程碳管理。积极开展能源分行业产业链碳足迹核算,开展产业链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测算。强化能耗、碳排在线监测系统服务功能,推动能源、碳排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碳排放信息监测和评价管理,建立碳排放台账。加强碳排放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倡导开展同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标,鼓励市内煤电、建材等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制定碳减排路线图。

专栏2 能源产业链减碳重点行动

1、燃煤发电机组节能降耗行动。推动高煤耗机组高效节能降碳,重点开展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尾部烟气和汽轮机冷端余热深度利用改造、煤电机组能量梯级利用改造、电机节能增容提效改造。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宝庆电厂的汽机通流节能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降低6.67克每千瓦时。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降低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推广余热利用确保宝庆电厂二期机组供电煤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燃煤发电机组供热改造行动。促进燃煤发电机组向热电联产机组转型,积极拓展工业供热市场,适当发展长输供热项目。

3能源产业链智慧化减碳。推动煤炭开采绿色化、节约化。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能源开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过程用能和碳排放监测。加快开展邵阳市能源数据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对用能信息广泛采集,实现各类能源数据、各环节能源数据全面汇聚。

五、推动用能方式绿色转型

(十一)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完善能源强度控制,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的基础上,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除符合国家和省规划布局的煤电、石化、热电联产等重大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增煤炭消费,新建项目煤炭消费量通过存量挖潜置换。积极引导钢铁、建材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减煤降碳、节能增效。因地制宜推动“煤改电”、“煤改气”,进一步扩大散煤禁燃区域,减少煤炭散烧。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实施“气化邵阳”工程,完善输气管网和储气调峰设施布局,积极开拓工业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居民商服用户市场,稳步提升天然气消费量。积极发展成品油管道运输,加快建设娄底-邵阳-怀化-吉首成品油管道工程,完善市(县)级运输管道,提升市内油气管输能力;完善成品油储配体系,推进中石化邵阳油库等工程扩建或新建,增强油品应急储备能力,优化加油站布局,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高成品油终端消费利用效率,加快油品消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十二)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用能

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持续实施节能技改升级,推广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动重点园区、企业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打造一批能效“领跑者”。提高工业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加快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在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推动“源随荷动”模式向“源网荷储互动”模式转变。深入开展已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重点推动大型公共建筑空调、供配电、照明和动力设备等系统改造,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屋顶光伏、光伏幕墙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推广低碳建材。鼓励应用多式联运,有序降低燃油汽车的使用量,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替代率,鼓励重卡使用LNG替代燃油,加快LNG储气站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十三)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

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工业领域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电能替代工程的用电需求,推广电钢炉、电窑炉、电锅炉、电加热等技术,扩大工业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使用比例。交通领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大力发展家用新能源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加油站利用现有场地,增设充电、换电、光伏发电和加氢业务,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站。建筑领域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积极采用电力驱动热泵等方式进行分散采暖;在城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等建筑推广应用热泵、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等。农业农村领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广电气化育种育苗,在农业副产品加工领域推广电烘干、电加工,提高农业生产质效。“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10亿千瓦时替代电量,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

(十四)大力发展优先消纳新能源的新型负荷

大力发展需求可调控、能量可交互的新型负荷,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采用数字化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充分调动建筑楼宇、工业可控负荷灵活响应能力参与系统调峰。加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储能、充电桩信息交互,大力推广用户侧储能、大数据中心负荷、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新模式,实现新能源电力优先储存和高效消纳。发挥资源聚合管理效能,开展综合能源管理,探索建设虚拟电厂。到2025年,力争全市达到最大负荷5%的需求侧响应能力。

(十五)开展低碳零碳试点示范

积极开展综合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试点。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资源禀赋相对较优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结合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试点,积极支持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选择条件适宜园区开展多能互补发展示范工程。支持发展智能微电网、主动配电网,研究推广直流配电网,建设一批园区级能源互联网试点项目,促进清洁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开展清洁能源跨产业跨行业融合试点,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融合发展。

专栏3 用能方式绿色转型重点行动

1能源汇聚行动。煤炭,依托焦柳线、洛湛线、怀邵衡铁路的运输能力,配套建设集疏运基地,实现铁路货运场站、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建成高效畅通的多式联运型煤炭物流体系。石油,以服务于产业发展、居民出行、区域交通为目标,拓宽成品油入境通道,积极推进娄底~邵阳~永州成品油管道和邵阳-怀化-吉首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形成管道、铁路供油并存的成品油入境保障格局。天然气,积极推进邵东-双峰,永州-邵阳,邵阳县-隆回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及邵阳-洞口-新宁输气管道工程(武冈-新宁段)建设和邵阳LNG储气站新建,提升天然气送入、接收能力,形成两主多辅天然气输送格局。延伸管网末端管线,逐步实现各县市管道化用气。力争2025年天然气消费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2030年达到6亿立方米以上。

2电动邵阳行动。新建住宅小区按不低于10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条件;高速公路既有服务区和加油站按不少于60千瓦的快速充电桩建设,新服务区、旅游度假区、城镇公共停车场所和党政机关、产业园区按不低于30%的车位比例配建充电桩;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优先在停场配建充电设施,在道路沿途因地制宜建设快充站。实现与省级充电设施智能服务管理平台互联互,形成车桩相随、开放通用、标准统一、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到2025年,充电设施保有量1万根以上。

3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行动。在全市行政机关、普通高校、医疗机构和超市商场筛选出一批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大和总能源消耗大的公共机关作为节约型机关示范工程。执行绿色采购,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加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推行绿色办公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硒鼓等办公耗材加强试点单位水、电、气、办公设施等各项管理;实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和实施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并督促试点单位全面开展碳排放量统计工作,抓好能源消费统计数据上报、审核和分析工作。

4园区用能系统改造行动。优化园区能源系统,在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邵东经济开发区、武冈经济开发区、大祥工业集中区等国家级和级工业园区推广集中三联供和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对园区余热锅炉、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增加分布式清洁能源供应,形成太阳能、生物质能与常规能源多能互补的供能模式。

5、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行动。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居民生活、交通枢纽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既有和新建建筑建设低碳智慧用能系统,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发展。

六、强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创新

(十六)加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研发平台建设。依托能源装备制造、能源新材料、医药研发、造纸和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支持能源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实现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开放共享;围绕新能源、储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数字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技术攻关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能源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依托邵阳学院、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开展市级重大能源技术和装备攻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贯彻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抓手,依托重点项目和重点创新平台,精准集聚一批支撑我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鼓励市内高校开设节能、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等低碳专业学科,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七)加强能源低碳关键技术攻关

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开展能源碳达峰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加快推动从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到示范应用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提升全市能源装备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充电桩、光电设备、水电设备等能源装备产业的研发与制造水平,加快邵阳经开区新能源锂电池及锂电池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提升核心组件和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等光伏发电技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攻关,重点推动智能化输变电设备研发,加快突破柔性输变电关键技术;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展系列智慧能源项目建设,提升能源智能化建设水平。2030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装备。

(十八)促进低碳先进技术应用

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示范,建立面向海内外的高价值专利转换中心,促进低碳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市内转化。强化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专利技术申请、转让和许可、信息分享等机制。积极探索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积极研究布局氢气高效制备、储运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具备高碳排放源的石化、水泥行业以及大型煤电机组适时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专栏4 能源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1新能源发电技术攻关依托邵阳市内整县屋顶光伏项目,积极研发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等光伏发电技术。研究水电多馈大规模消纳与调峰、变速恒频中小水电发电、水电站梯级融合改造及混合式抽水蓄能技术。

2先进储能技术攻关研发电化学储能(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热储能等高能效、规模化储能技术;重点研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制造、电池封装、电池管理系统等新一代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

3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攻关。鼓励在邵阳经开区等具备氢能生产、利用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园区,加强高性能燃料电池及高效氢气制取、纯化、储运和加氢站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示范。重点突破大规模、高效率、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电解水制氢技术,合成氨技术,以及氨燃烧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一体化协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氢能冶金、水泥熟料煅烧氢能利用技术。

七、建立完善碳达峰体制机制

(十九)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支持机制

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优化风电、光伏、生物质、抽水蓄能等不同种类新能源开发报审流程。发挥规划对新能源发展的引领作用,建立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建设规模指标。督促电网企业按照“简化手续、应并尽并、提高效率”的原则明确并网流程。支持各县市区积极申报国家、湖南省相关新能源开发试点。全力支持与市政府签订风电开发战略合作开发协议的企业在邵阳市开展风电、光伏项目建设。

(二十)完善能源市场化机制

积极组织响应全国绿电市场交易,参与省内绿电交易试点,做好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积极配合碳市场建设,按照国家碳排放权交易部署,配合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复查、配额分配、监督履约等工作,鼓励节能降碳企业积极利用国家自愿减排管理平台,开发碳资产,参与碳交易。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加强不同市场机制间的衔接。建立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探索将碳汇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畴。以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区域为重点,探索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发展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提升需求侧响应、用电节约管理能力。完善燃煤发电交易价格机制,及时疏导煤电企业经营压力,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和新能源消纳水平。完善差别化电价、居民阶梯电价、峰谷电价等政策,贯彻落实“一户一表”改造,实施季节性尖峰电价,引导各类用电负荷削峰填谷。

(二十一)完善支持能源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

探索发展清洁低碳能源行业供应链金融。完善清洁低碳能源行业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和评级方法,充分考虑相关产业链长期成长性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创新研发适应清洁低碳能源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项目的支持。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用好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完善落实绿色贷款相关财政贴息、奖补、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

(二十二)健全保障能源安全的风险管控机制

统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安全保供,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极端情况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提高煤炭运输保障能力,增加煤炭储备能力,合理布局建设支撑性、大容量、高参数煤电,强化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大型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作用,提升电网负荷预测和管理调度水平,增加电力供应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极端情形下电力风险管控,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尖峰负荷等情况的能源应急保供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抗灾能力。加快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完善能源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与事后快速恢复能力。加强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合理规划能源重点项目投产时序,加强能源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八、组织实施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统筹推进全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定期对各地区和重点行业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按需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本实施方案有效落实。

(二十四)强化责任落实

各县区要结合发展实际,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能源企业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主动作为,推动全市能源低碳转型。

(二十五)强化监督考核

能源主管部门要抓好工作落实,强化能源碳达峰目标任务跟踪,适时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机制、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监测,创新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组织开展监督核查和考核评价,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十六)加强各领域沟通协作

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各领域的工作协调机制,增强邵阳市能源领域碳达峰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林业等其它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之间的衔接,确保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工作协调配套、协同推进。

(二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宣传引导。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培训、知识培训和教育科普活动,促进全社会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823

版权所有: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湘ICP备06007413号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2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739-536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