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件名称: 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4305000052/2021-05573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公开责任部门: 发改委
发文日期: 2021-10-1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2021-10-15 有效期: 永久


邵市发改粮发2021〕202               

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发改局,市直粮食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支撑粮食全链条减损,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带头推动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制止粮食浪费的良好风尚,按照《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湘粮产〔202113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任务,促进粮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推动粮食产后领域减损降耗。按照信息有效、定位有效、措施有效、实施有效、机制有效、管理有效的原则,围绕粮食收购、储藏、物流、加工等环节,以科技创新、成果示范、重点工程、政策引导、宣传教育为手段,发挥各类粮食流通主体作用,创新减损方式和途径,搭建统筹协作的粮食产后减损工作体系,形成链条化减损机制,突破粮食减损关键节点制约,促进粮食流通管理升级、模式创新,为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更高层次的粮食产业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二、推进粮食消费前各环节减损

(一)实施农户科学储粮指导。按照需求指导配备小规模农户储粮装具,为农民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推进实施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二)持续发挥产后服务体系功能。优化已建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等各自优势,为种粮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等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为“优粮优储”奠定基础。鼓励开发移动式绿色环保烘干设备,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生物质等多种烘干新热源,更好地满足粮食干燥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收获环节粮食损失。(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三)切实抓好粮食收购,确保颗粒归仓。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持“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督促指导粮食企业切实做好入库粮食的除杂整理,推进分类、分品种、分仓储存保管,最大限度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粮食损失。抓好市场化收购、最低收购价收购、储备轮换收购和地方临储收购,加强政策宣传,及时处理好收购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坚决杜绝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粮调科牵头,粮发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四)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湖南“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支持鼓励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的储粮“四合一”技术,提高仓房的气密性、隔热性,分类、分品种、分仓储藏,整治超标粮食,进一步降低粮食损耗,推广绿色储粮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五)强化粮食物流节粮减损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损耗。不断提高“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比例,积极推广散粮汽车及新型专用运输工具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面粉散运专用车等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施,努力减少运输装卸中的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鼓励企业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减损保障能力,探索粮食物流新商业模式,降低粮食运输损耗率。(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六)以适度加工为突破口强化加工节粮减损。推广稻谷适度加工技术成果,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脂加工成套装备广泛应用,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加强对粮油加工企业的引导,提高加工产品出品率。推广应用全谷物、旱杂粮等粮油适度加工技术成果。(粮发科牵头,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七)加强粮油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挖掘米糠、稻秸秤等粮油加工副产物价值,高效转化生产蛋白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及功能活性物质,引导粮食清洁加工,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有效利用粮食资源,推动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实现转化增值。(粮发科牵头,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八)强化技术支撑推进安全合理利用。综合采取物理、微生物、酶工程等技术手段,配合工厂加工技术及管理水平升级,促进解决粮油加工副产物真菌毒素污染有关问题,推进超标粮食安全合理利用。(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三、强化减损支撑

(一)完善减少粮食损失浪费长效机制,严格依法管粮。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体系机制,统筹各类相关主体,从技术研发应用、宣传教育、标准规划、管理机制、投资引导等方面,指导粮食流通各个环节节粮减损增效工作。(粮发科牵头,粮调科、法规科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配合,持续推进)认真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节粮减损工作作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粮发科牵头,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配合,持续推进)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等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仓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粮调科牵头,粮发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二)建立健全节粮减损标准化体系。加强粮油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等工作,推进绿色仓储相关技术、粮食适度加工等有关标准的实施,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以标准制修订促进节粮减损。积极参与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关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或合作交流工作。鼓励行业学会协会、粮食企业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加快形成全链条节粮减损标准体系。(粮发科牵头,粮调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新成果。搭建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节粮减损创新合力,积极开展粮食储存、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加强节粮减损技术指导、农产品产后加工转化、减损增值等领域人才培养。(粮发科牵头,粮调科、政工科、质监站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四、强化宣传引导

(一)深入组织开展爱粮节粮科普宣传。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联合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妇联等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组织策划爱粮节粮系列主题宣教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主题展、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等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厉行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围绕“营养健康消费”“合理膳食习惯”“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等主题,更多使用短视频、图解、动画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推出公众感兴趣、听得懂、乐于看的宣传报道,增强爱粮节粮宣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粮发科牵头,办公室、粮调科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二)充分发挥宣教基地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等平台抓手作用,指导基地创新运用职业体验、实景展示、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家庭、学生、职工等不同群体宣传推广节粮减损技术,科普健康消费、合理膳食知识,推动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粮发科牵头,粮调科、办公室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三)倡导科学文明消费方式,加强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开展营养健康大讲堂、健康饮食科普讲座和爱粮节粮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主题活动,印发爱粮节粮宣传手册,广泛倡导科学营养膳食,推行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持续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行为。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以良好的作风引领社会风尚。(粮发科牵头,办公室、机关党委配合,相关粮食和储备部门落实,持续推进)

五、实施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8月对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作出重要批示,11月在G20峰会上又提出“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倡议。全市发改部门务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减少粮食损失、杜绝粮食浪费工作的全局性、长期性、紧迫性,积极引导行业机构拓宽思路、创新做法,全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节粮减损工作。

(二)强化督查考核。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区域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将节粮减损、杜绝粮食浪费落实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粮发科负责督导各涉粮科室、单位落实分工任务,并探索开展节粮减损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确保减损工作取得成效。每年12月底前,各县市区要将本地区本年度开展节粮减损工作情况以简报形式报市发改委。

(三)培树典型引领。各地各单位在工作中应积极挖掘节粮减损工作典型案例,积极宣传各地推进节粮减损工作成效,交流节粮减损工作经验,强化减损工作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0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823

版权所有: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湘ICP备06007413号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2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739-536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