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
分享到:
邵市发改函〔2021〕28号 B类 对市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的答复
  • 2021-08-04 20:23
  • 来源: 发改委
  • 【字体:    


邵市发改函2021〕28                        B类

对市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洞口县活动组各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已收悉。该建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市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的工作建议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经我委研究讨论,答复如下:

一、我市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8年11月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我市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园区建设全面发力,全市入园企业达到2966家,规模企业1520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918.95亿元,135工程建设领跑全省,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基本成型,在2019年全省园区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名第6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三一专汽成功打造我市首家百亿企业,建成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中电彩虹特种玻璃建成投产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作出了邵阳贡献。2019年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邵阳海关开关运行,建成邵阳经开区和9个县市保税仓监管仓、14个企业自用型保税仓,连续4年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市。全球邵商大会做成品牌,成功举办“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我市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连续2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经济发展水平重返全省第二方阵。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邵阳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和武陵山片区欠发达城市,经济底子薄、财政实力弱,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园区差异化发展不明显,亩均效益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不高;传统产业体量不大甚至在萎缩,转型升级步伐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还未成气候。产业链条上下游不完整,产业和行业缺乏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效应不明显等。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围绕你们提出的示范区建设“三个实力提升”思路,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在扎实有效推进。

1、着力提升硬实力。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我市正在着力推进邵永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邵阳高铁站扩改正在加紧推进;白新、永新、城龙、新新四条高速在同时建设;已有武冈机场,正在推进市中心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市正着力规划建设“三横七纵”铁路网。三横: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兴永郴赣铁路;七纵:洛湛铁路、呼南高铁、怀邵永清广高铁(渝湘粤高铁)、张邵铁路、湘桂高铁、怀邵桂高铁、娄邵城际。“四横四纵两连”高速公路网。四横:衡邵-邵金溆高速、沪昆高速、沪昆高速复线、靖州-绥宁-城步-新宁-东安-永州高速;四纵:二广高速、新化-新宁高速、武冈-城步-龙胜高速、溆浦-洞口-新宁高速;两连:白新高速、邵坪高速。届时湘桂高铁新通道、洞溆高速、沪昆高速复线能如期开建,洞口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扩大园区效应方面。今后我委将继续发挥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强化园区亩均效益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考核,加快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搭建平台,以推进“135”工程升级版建设为重点,加快标准厂房、公共服务、科技支撑等平台建设,补齐水电路气、污水处理、物流配套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今年要建成标准厂房120万,新增入驻企业150家以上;新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6家,确保“135”工程升级版圆满收官。二是培育特色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围绕七大新兴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包括洞口体育用品产业园在内的16个特色专业园区。今年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各90家以上。三是抓产业项目推进,争取园区产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确保今年要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不少于180个,完成投资不低于280亿元。四是指导园区一边进行调区扩区,扩宽园区发展空间,一边盘活现有存量土地,集聚集约发展站。五是进一步探索园区开发模式,借鉴沿海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大型国企对园区进行整体开发。六是做大做强沪昆百里工业走廊。推动邵阳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邵阳经开区、邵东经开区跻身千亿园区,洞口等重点园区进军200亿元园区。确保全市园区今年新增入园企业300家以上,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产业投资占比超过6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力争全市园区综合排名保持全省前6、示范区前3、大湘西第1。

2、进一步增强软实力。一是改善营商环境。将邵阳经开区园区行政审批、绩效薪酬、人事管理等制度改革向洞口等6个沪昆百里工业走廊重点园区推广,落实“园区赋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聚焦七大环境建设,不断实现“权力瘦身”“服务健身”。不断强化“用户思维”,建立“企声直通车”平台,随时掌握企业诉求,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客商愿不愿来、敢不敢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问题”、决不打政策“白条”的承诺,严格落实《关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若干意见》的“1(若干意见)+N”政策体系,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产业发展。三是提供人才保障。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紧扣前“5个100”项目,为专业人才与需求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外引人才和企业项目精准对接。严格兑现《宝庆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的激励措施》、《邵阳市创新创业适用人才引进办法》《关于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人才奖励政策。大力推进职教城和县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不断激活巧实力。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严格按照我市已出台的《关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若干意见》、《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邵阳市推进制造强市“一二三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邵阳市七大产业链专项规划》、《邵阳市工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指导全市特色园区建设和产业差异化发展。二是坚持精准招商。聚焦园区特色抓招商、聚焦先进制造业抓招商、聚焦产业链锻补抓招商、聚焦引才引智抓招商,研究制定七大产业链招商“五张图”(投资考察线路图、扶持政策汇总图、项目落地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投资合作机会图),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三是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实行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线上线下联动招商等多轮驱动,推动招商常态化。四是坚持招大引强,力争年内引进产业项目160个,其中“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0个以上。五是推动创新引领,聚焦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政策导向,争取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的扶持计划。深入实施宝庆人才计划,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集聚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大力扶持各类科研机构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努力在解决 “卡脖子”问题上展现邵阳担当,作出邵阳贡献。重点围绕中国(邵阳)玻璃谷建设、三一生态智能产业园和智慧新能源等重点项目。

衷心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关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请您一如既往地对我委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2021年5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823

版权所有: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湘ICP备06007413号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2

主办单位: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邵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9-536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