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邵市政发〔2020〕6号
邵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
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开区,市直和省、部属驻邵各单位:
现将《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30日
《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二中心一枢纽”建设,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根据《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区位交通便利
沪昆高铁、洛湛铁路穿境而过,怀邵衡铁路联通东西沪昆、南北京广两条高铁大动脉,市区邵阳站开行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杭州、昆明等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速动车。全国交通大动脉贯通南北的二广、包茂高速和连接东西的沪昆高速在此交汇,境内10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实现县县通高速。邵阳武冈机场开通8条全国重要城市航线。形成了“铁公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和“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快速交通圈,基本建成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二)产业来势较好
邵阳沪昆百里工业走廊成为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工业带,建成电子信息、品牌服饰、发制品、小五金、中药材、循环经济等特色园中园和产业小镇,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特色轻工等产业集群。“四上”单位年增量保持全省前两位,规模工业企业数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857家,彩虹特种玻璃、三一渣土车、邵纺机旋挖机、唯克液压深海机器人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国际国内领先。农业形成“一县一品、一品一特”格局,特色基地和优势产业明显。
(三)生态环境优良
森林覆盖率60.9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草山、森林面积分别居全省第一、二,境内有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国家建设试点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国家公园南山、“神奇绿洲”黄桑等自然景观驰名中外。
(四)人力资源丰富
全市户籍总人口828万人,常住人口730万人,劳动力约470万人,其中熟练产业工人约100万人。全球邵商人数超百万,东南亚成为邵商聚集区,邵商群体总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近年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等,邵商抱团回乡投资创业发展意愿强烈,为邵阳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五)开放平台完善
县县都建有省级工业园区和湘商产业园,正在打造“135”工程升级版,邵阳海关开关运行,保税仓和监管仓实现省级园区全覆盖。
(六)发展机遇难得
国内外产业链格局重塑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发展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变得十分迫切,新一轮科技革命、消费经济升级、产业结构重塑正在来临。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产业转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邵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的前沿梯层,随着“二中心一枢纽”的逐步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广阔。国家支持中部崛起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邵阳既有良好基础,又有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恰逢其时、正逢其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在地理位置上是湖南东西部地区过渡带、四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围绕建设“二中心一枢纽”,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开放体系完善、区域协同联动、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承接重点,推动有序承接和错位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绿色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成本、法治、信用、服务环境,着力解决客商“愿不愿来、敢不敢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的问题,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
坚持区域联动,推动共享发展。探索建立与转出地无缝对接的合作机制,加强产业转移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对接,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战略定位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抢抓国内外产业分工细化和产业产能转移的机遇,发挥邵阳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湖南东西部地区过渡带、四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努力将邵阳建设成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湘南湘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湘南湘西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转型升级示范区。
湖南对接东盟地区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依托邵阳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往来,推动五金工具、时尚制品、中医药、食品等产品“走出去”,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互联网等产业“引进来”,加强口岸平台建设,建立与东盟对接机制,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全省对接东盟地区最大的产业集聚区。
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产业开放合作区。全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小五金、皮具、箱包、制鞋等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借鉴应用自贸区先进经验与发展模式,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研发、生产和国际贸易开放合作区。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50亿元,累计引进42个500强企业项目,城镇化率达到50%,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5年,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3300亿元,累计引进108个500强企业项目,城镇化率超过59%,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到2035年,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面建成。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巩固,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承接发展建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省前列的产业集群,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表1 邵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
具体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2025年 |
综合指标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2152.48 |
2350 |
≥3300 |
人均GDP |
万元 |
2.93 |
3.2 |
≥4.5 |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02.94 |
110 |
≥170 |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比率 |
% |
4.78 |
4.70 |
5.17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48.78 |
50 |
≥59 |
|
产业指标 |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 |
50.1% |
60% |
62% |
“四上企业”数 |
家 |
2375 |
2517 |
≥4000 |
|
规模工业企业数 |
家 |
1643 |
1807 |
≥2900 |
|
累计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 |
家 |
150 |
230 |
≥750 |
|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数 |
个 |
22 |
42 |
≥108 |
|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资金 |
亿元 |
160.77 |
600 |
≥1600 |
|
质量指标 |
专利授权量 |
项 |
2734 |
3360 |
≥5000 |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
个 |
0.52 |
0.85 |
2.2 |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257.35 |
260 |
≥300 |
|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3.41 |
10 |
≥17 |
|
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 |
亿元 |
466.12 |
500 |
≥900 |
|
(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率 |
% |
- |
50% |
95% |
|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 |
- |
- |
-15% |
备注:“累计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数”“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总投资额”“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引进资金”为自2018年开始的累计数据。
三、区域布局
“核”引领。“一核”,即邵阳经开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借助国家级创业示范基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现有平台,打造邵阳经济发展的中枢核心。依托“核”引领,辐射邵阳市区、邵东、新邵、隆回、邵阳县,打造东部工业集聚引领区。
“带”支撑。“一带”,即沪昆百里工业走廊产业带,东西以沪昆高速、320国道为依托(包括邵东、市区、隆回、洞口、武冈),南北以二广高速、207国道为依托(包括新邵、市区、邵阳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互联网、循环经济、中医药、时尚轻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工业集聚轴。
“圈”示范。“一圈”,即以武冈为中心,以洞口、绥宁、城步、新宁为支点,打造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康养等产业,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绿色生态屏障。
“点”融通。“多点”,即各县市城区和中心城镇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形成多个特色明显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各“点”通过市域交通内循环,实现资源共享、互融互通、竞相发展,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特色产业小镇。
四、重点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主攻方向,对优势重点产业优先配套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核心要素,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空间拓展有序的高质量承接发展格局,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战略新兴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1.装备制造。以三一专汽、邵纺机、亚洲富士电梯、维克液压、通达汽配、兴达精密、亿利金属、帝立德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三一配套产业园、亚太汽车零部件、液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承接发展工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设备制造等产业,打造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2.显示功能材料。以彩虹特种玻璃、富相光电、韦全集团、讯源电子、北创光电、创亿达实业、佧腾科技、凯通电子、世荣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特种玻璃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园、东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承接发展显示功能材料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国“特种玻璃谷”。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300亿。
3.智能家居。以拓浦精工、慕容家居等企业为依托,加速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小镇建设,重点承接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数字视听设备、功能性办公和家居等产业,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150亿。
4.互联网。以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邵阳百竞科技、腾创电子商务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发展网络新媒体、网络动漫及游戏、数字文旅等互联网产业,引进华为大数据、阿里金融、用友网络、58信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500亿。
5.中医药。以湘中制药、玉新药业、中南制药、松龄堂中药饮片、科瑞生物、南陌生物等企业为依托,瞄准国际国内高端市场,重点承接发展集科研、种植、加工、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邵东“南国药都”中药产业科技园、隆回大健康产业园。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250亿。
6.循环经济。以鸿捷新材料、鑫鹏科技、鸿远金属、桑德恒誉、众科新材料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发展集综合服务、交易物流、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汽车拆解、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条。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300亿。
(二)传统优势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1.时尚用品。以连泰鞋业、阳光发品、醇龙箱包、和亚运动、丰源科技、圣菲达服饰、昌冠隆体育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发展发制品、体育用品、裘革制品、鞋帽、箱包、精品服饰等特色产业,加快时尚用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设皮革制品制鞋基地、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发制品产业基地、服装纺织基地。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600亿。
2.小五金及打火机。以东亿电气、永兴五金、小巨人智能锻造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发展五金工具、电气设备等产业,加强创新,提升品牌,由中低端向高端产品转型升级,建设全国最大的小五金与打火机产业基地。到2025年,产值突破700亿。
3.特色农产品。以大祥国家农业科技园、新邵农业科技产业园和邵阳县、隆回、武冈、新宁、城步、洞口、绥宁等园区依托,按照“一县一品”布局战略,重点承接发展竹木、油茶、酒、茶叶、乳制品、果蔬制品、肉禽制品、卤制食品等农业特色产业,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加工质检、食品安全等配套支撑,建设一批冷链、冷藏等大宗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推动农业丰产、营养素提取、食品加工、保鲜等技术升级,建立国内外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1200亿。
(三)现代服务业承接发展重点
1.文化旅游。依托新宁崀山、城步南山、绥宁黄桑、武冈云山、新邵白水洞等自然景观,隆回神秘花瑶和呜哇山歌、城步六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等民俗文化,魏源故居、蔡锷故居等历史人文景点,重点承接发展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
2.现代物流。重点承接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生产服务型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专业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组建本土规模化大型物流企业。加快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和公铁联运体系建设,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建成邵阳东货场大宗货物物流园、城南综合物流园、邵东星沙物流园、邵阳保税物流中心、武冈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国际快件中心、洞口报木物流园、新邵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打造湘西湘南最大的客货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3.健康养老。重点承接发展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产业,在北塔、绥宁、新宁、城步、武冈等地建成一批康养基地,创建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区,发展养生、保健、美容、养老等高端旅游新业态,创立“医、护、养、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健康养生、养老服务模式,将西部县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健康养老新高地。
各县市区要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表2.各县市区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
市区县 |
承接重点产业 |
承接产业主要承载地 |
邵阳经开区 |
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时尚用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数字产业),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 |
邵阳经济开发区 |
双清区 |
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养老等。 |
双清区 |
大祥区 |
文化旅游(宝庆、蔡锷、资江文化)、汽车配件、非金属矿物制品、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茶油、水产、林果蔬菜加工)等,打造湘西南最大的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 |
大祥工业集中区 |
北塔区 |
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现代商贸物流等,打造现代商贸文旅产业集聚区。 |
北塔区 |
武冈市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古城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打造电子产品智能制造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
武冈经济开发区 |
邵东市 |
轻工纺织(五金、打火机、时尚用品)、生物医药(中医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打造国内最大的五金轻工专业园区。 |
邵东经济开发区 |
新邵县 |
医养健康、循环经济、轻工业制造(家居产业)、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 |
新邵经济开发区 |
邵阳县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茶油)、轻工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等,打造以油茶为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
邵阳县工业集中区 |
隆回县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现代中药)、轻工纺织、新材料等,打造轻工智能制造产业园、湘西湘南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及中药材开发基地。 |
隆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洞口县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加工、轻工纺织(服饰、体育用品)、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
洞口经济开发区 |
新宁县 |
文化旅游(崀山)、轻工纺织(裘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机零配件)、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等,打造裘革服饰产业园。 |
新宁工业集中区 |
绥宁县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健康养老(黄桑)、竹木制品、特色轻工、循环经济等,打造国家级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园、生态环保型产业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 |
绥宁工业集中区 |
城步县 |
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产品(乳制品、肉制品、高山有机食品)、文化旅游(南山)、健康养老、新能源等,打造高山有机食品产业园。 |
城步工业集中区 |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平台功能,夯实承接载体
1.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优化园区土地规划与用地保障,加快全市产业园区新一轮调区扩区工作,做到园区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有机结合。鼓励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建成450万平方米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标准厂房。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公交运输、城乡交通、停车场、充电桩、加气站、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保障力度。支持邵阳经开区、邵东经开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2.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模式。鼓励探索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模式,采取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鼓励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战略投资者和中央直属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依托邵阳、武冈经开区,共建邵阳市东盟科技产业园、邵阳广州产业园、武冈浙商产业园。
3.提升综合平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平台、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上市融资、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产品检测、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展览展销等共享性服务保障设施,实施“互联网+”工程,全力打造智慧园区、品牌园区、低碳园区。
4.提升特色小镇承载能力。聚焦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摄影写生、健身养生、户外运动、数字经济、金融服务、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包括油茶、卤菜、脐橙、中药村、茶叶)等重点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三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特色小镇,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二)完善配套建设,夯实要素保障
1.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和资源开发性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邵永高铁、洛湛铁路益永段增建二线、张桂铁路、兴永郴铁路、广清永延伸至邵阳铁路,建成邵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和年吞吐量千万吨的邵阳东货运站,形成区域快速客运网和重载货运网。加快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进城龙高速、白新高速、呼北高速新化至新宁段、新宁至永州高速,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力度。推进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形成“一东一西”两机场为核心、多个通用航空机场为支撑的航空网络格局。
2.提高能源保障水平。稳步发展传统能源,加快推进既有水电站提质扩容,改(扩)建水电站121个,新增装机容量2.5万KW。完成“气化邵阳”建设,新建5条天然气长输管线,总长度396公里。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快邵阳东、邵阳西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500KV及以下电网结构,到2025年,35KV及以上电网变电容量达到1587.31万KVA,全年发电量达到197.4亿千瓦时。鼓励发展利用新能源,力争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风电装机总量的30%,在绥宁、城步新建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发电厂,在邵东、新邵、武冈、洞口新建垃圾发电厂。
3.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融资、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税融通”等新业务和新产品。推进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将融资担保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纯中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对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鼓励银行与投资机构投贷联动。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中小企业贷款履约责任险、专利权质押贷款类保险等创新险种,实现保贷联动。鼓励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办专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网络小贷业务。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在沪深交易所首发上市及在香港联交所等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者借壳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在其上市成功后给予一次性补助。
4.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和铁路运输货物无纸化通关。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出入境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公路口岸查验场和邵阳电子口岸,实现海关通关一体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降低出口查验率,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鼓励企业使用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和保税物流中心。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承接活力
1.营造政令畅通的政治环境。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2.营造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创造产业链配套环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和经济活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法治邵阳建设,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加强平安邵阳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4.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乱、违、顽、臃、懒、浮”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强要素保障,积极主动解决好企业用地、用工、资金、运输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方面的问题。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强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执纪问责。
5.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环境。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提篮子”“打牌子”、违规放贷等专项整治。推动廉洁单位创建,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列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6.营造创新创业的人才环境。放活人才政策机制,完善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职称评聘、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配套措施。培养聚集优秀人才,选用懂经济、会管理、勇担当和善抓项目、能招商、招成商的党政干部,实施优秀经济型人才选拔、培养、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作用,开展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市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产业带头人和致富能人领办创办企业。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宣传先进典型,慰问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7.营造正面向上的舆论环境。弘扬邵阳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邵阳和谐稳定、包容开放的城市形象。倡导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社会风气,加强对创新企业、创新成果、创新品牌的宣传。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形成创业光荣、企业家光荣和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承接质量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培育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在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互联网、时尚用品与特色轻工、中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具有话语权的领军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引进和培育700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1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以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为重点创客对象,完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2.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支持湖南特种玻璃研究院、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AI机器人产学研科技园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资本化、产业化。
3.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整合科研资源,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对现有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质扩能,提升网络科技环境服务平台、星火科技服务平台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集技术转移、投融资、价值与风险评估、供需对接、知识产权等服务于一体的“保姆式”“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建成区域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
(五)扩大招商引资,创新承接方式
1.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装备制造、功能显示材料、智能家居、互联网、中医药、循环经济、时尚用品等产业,依托园区骨干企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链。对于尚未落户的企业,列入各级政府及商务部门重点外访计划,关键企业、重点项目由市级领导带队登门拜访,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定制承接方案。对于轻度落户的旗舰企业,鼓励机构升级或新设机构,引导分支机构升级为分公司,引导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对于重度落户的旗舰企业,重点培育产业生态圈,提高本地配套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周转库存。
2.对接龙头企业推进重点招商。坚持招引“500强”与“培新育潜”并重,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坚持招商引资与经济贸易相结合,重点引进500 强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机构,从项目引入到落地提供一条龙式全流程服务。充分利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沟通平台,重点对接邵阳籍在东南亚、粤港澳、长三角、长株潭就业生活的企业家群体,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项目商洽会、包装推介会、成立异地商会组织等形式招商。
3.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效率。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加强与中国贸促会、商务部投促局、重点行业协会、区域重点商会等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完善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探索“组团招商、集群引进、整体开发”招商模式,组建组团承接联合体,构筑产业链生态圈。实行“轻资产招商”,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等,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做好招商配套服务工作,推动企业服务“身边办”,在驻深、驻广办事处等地设置注册大厅,提供贴身优质的企业注册服务。
(六)深化开放合作,拓宽承接空间
1.扩展与东盟地区交流合作。建立并完善邵阳与东盟对接平台和机制,发挥东盟各国的湖南商会、邵阳商会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市打火机、时尚用品、中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加快邵商东盟产业园建设,将以邵商为主体的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橡胶产业园、越南商贸物流园建设成为国家级境外园区。
2.拓展国际新兴市场交流合作。加快与湘欧快线对接,争取中欧快线延伸到邵阳,构建中亚、欧洲国际贸易大通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搭建更多平台。加强与德国产业园合作,在邵东建设德国五金工业园等生产基地。
3.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依托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智能家居产业园、三一机械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输出。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协同创新模式,共建邵阳经开区广州工业园。更大程度融入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推进邵阳浙江产业园、武冈浙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4.加强湖南区域板块协同。与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开展合作共建,主动对接并配套长株潭地区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整合长株潭地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湘南三市、大湘西及环洞庭湖的沟通交流与产业合作,推进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互动,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审议重大政策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市发改委负责总体规划编制、综合政策拟定工作,市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等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负责本领域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省相关厅局的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综合考评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市直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建立“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各县区对承接重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请市级层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商,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加速重大项目落地。
(二)强化政策支撑
研究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政策体系,包括总体框架政策以及投资、财税、金融、土地、环保、产业、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在产业布局、项目立项及投资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承接的企业切实落实好税法、海关法规定的各项税收与监管优惠政策。优化投资政策,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完善金融政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优化土地政策,统筹协调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园区的用地需求,对园区建设用地实行单列和工业用地预留制度。
(三)防范重大风险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持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坚决遏制各类隐性债务增量。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生态、经济、外部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风险的分析研判,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四)坚持绿色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执行产业准入“三线一单”,综合考虑产业园区布局和建设用地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严格把控准入门槛。加强产业落地后准入条件落实情况跟踪和监督,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能耗高的落后工艺,坚决杜绝产业转移中的资源浪费、污染扩散和低水平承接。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开发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淘汰、限制落后生产工艺,改善生产和管理。加强重点污染专项防治,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邵水综合整治、资江锑污染治理等开展重点污染防治。定期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和计划执法,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实施邵阳市重污染监测体系预警工程。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提升,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品牌,不断提升对高端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附件:1. 2020-2025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产业项目表(第一批)
2. 2020-2025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项目招商表(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