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邵阳市发展改革委
(2011年4月19日)
邵阳市东部城市群,是以邵阳市区为中心,包括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邵阳县,辖54个建制镇,35个乡,3246个村(居委会),国土面积87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人口4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2.7%。
一、邵阳市东部城市群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和省里相关要求。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化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中央各部门也积极将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国内大部分省市也在试点,力推城乡一体化建设,如安徽省在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设立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在鄂州市设立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去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省发改委在计划报告中也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一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足以说明省里已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如果我省在邵阳东部地区设立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将有利于促进邵阳这个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加快发展,促进湘西大开发和全省协调发展。
2、能够为全省树立相对落后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邵阳市整体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邵阳东部地区紧靠环长株潭城市圈,交通相对便捷、规模适中、区域城镇化率较高、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对周边县市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全省水平。近年邵阳提出“东部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生态经济圈”发展思路,实施两大版块差别化发展,走出一条以点带面、以城带乡的发展新路子。在邵阳东部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对于探索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选择优势区域率先试点,有计划、分步骤实现整个区域加快发展,避免在现有情况下,不让城市和农村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全省乃至全国落后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典范。
3、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东部城市群经济,并积极部署,推进有关前期工作,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已初步完成市区4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乡一体化概念性规划。全面启动了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了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城乡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教卫、水电气、医疗、公交等公共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工作氛围浓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加上省发改委及省直相关部门对邵阳的做法也充分肯定,非常关注,成为我们工作推进的强大动力。
二、邵阳东部城市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邵阳经济发展较快,来势较好,逐步形成了东部和西部两大资源相互补充、分工协作的区域经济版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4.5亿元,财政总收入39.6亿元。其中,东部“四县三区”GDP为410.3亿元,占到全市6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5亿元,占全市61%;完成财政收入28.2亿元,占全市71.2%。东部城市群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东部城市群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邵阳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7%。以市区、邵东、新邵、隆回、邵阳县“四县三区”为区域的东部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大,五年投入2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2.9%,高出全市2.2个百分点。新邵县城与市区已完全融城,邵东县城与市区基本融城,邵阳县城距离市区25公里,隆回县城距离市区30公里,城市群抱团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
一是中心城区建设快速推进。近年来,狠抓“交通拓城、文化秀城、产业融城”战略实施,五年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60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人口达55万人。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356公里,道路面积78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2.99 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地率为28.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1.17%。
二是县城规模迅速发展壮大。邵东、新邵、隆回、邵阳县大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兴建了一批高品位的城市广场、商业步行街、街心花园、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相继建成营运,经济开发区初步成形。五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5.6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6.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7.9万。
三是重点镇建设快速推进。近年来,东部四县城镇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市区辐射、两带(320、207国道)串珠的城镇布局。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迅速崛起。邵东县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镇、仙槎桥镇、新邵县酿溪镇、隆回县桃洪镇、六都寨镇、邵阳县塘渡口镇、五峰铺镇被列为全国、全省重点镇和示范镇,邵东县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镇、隆回县桃洪镇被列为全省百强镇,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腹地的城镇体系格局。东部地区建制镇人口密度5650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95平方米/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0.62平方米/人,建制镇绿化覆盖率为11.02%,建制镇绿地率为8.25%。
2、东部城市群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交通网络基本全覆盖。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高速连接县城、国省干道辐射乡镇、通畅工程村村通”的交通网络。全市高速公路已建成3条、286.5公里,正在建设5条、223.8公里,今年准备新开工2条、160公里,这10条高速公路实现了邵阳各县市区半小时上高速,东部城市群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东部城市群建成国省干道589.6公里、县乡村道9727.3公里。娄邵铁路扩改明年底竣工,沪昆高铁正在紧张施工,怀邵衡铁路年内开工。邵阳东部城市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中心。随着高速、铁路、国省干道、通县通乡公路等路网加快建设,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乡、配套齐全的骨干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有利于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农民群众流动、城乡信息交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电力电网加快建设。邵阳长阳铺500kv变电站已建成,连接三板溪—怀化—邵阳—衡阳的南部500kv环网工程及金竹山—邵阳—永州500kv和邵阳—娄底的环网工程均开工建设。邵阳东部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电网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变电枢纽。总装机132万KW的宝庆电厂一期年底竣工投产,装机13.5万KW的筱溪水电站和4万KW晒谷滩水电站均已蓄水发电,东部城市群已成为湘西南重要的电力输出支撑点。城网、农网改造加快推进。东部地区有2779个村已完成农网改造,电网村改率达86%。
三是公共用水城乡联网同价。城乡居民自来水供应,邵东县城、新邵县城及部分乡镇已经与市区水网合一,同网同价。市区规划第二水源建设选定以隆回县木瓜山水库扩容作为水源地,供水规模和管网建设规划涵盖了东部四县三区城区居民和沿途乡镇居民、农村群众。该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二五”建设规划。
四是气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东部四县三区均进入了全省天然气主管网供气范围,县城实施集中供气,沿途乡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3、东部城市群优势产业的逐步壮大,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产业支撑。
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一县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东部地区建成以隆回县为中心的金银花基地30万亩,以邵阳县为中心的油茶基地45万亩,以邵东县、新邵县为中心的玉竹基地10万亩,以隆回县、邵阳县为中心的烤烟基地15万亩。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高,东部城市群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8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16家,过亿元的6家。
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壮大。东部城市群八大优势产业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直线上升,到“十一五”末占到80%以上。食品、建材产业相继突破百亿元产值,分别达到105.5亿元和105.4亿元,机械、冶金产业达到88.2亿元和71.1亿元,基本形成优势产业为支撑,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三一邵阳产业园、湘窖生态酿酒园、宝庆电厂等重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企业由520家发展到872家,增长67.7%,过亿元企业由15家增加到195家,年均递增36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国500 强企业有15家落户邵阳,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明显进展,邵东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玖兴鞋业、大成科技、邵东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宝庆科技工业园、邵阳经济开发区、邵东经济开发区、新邵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来势较好,产业聚集带动作用凸显。
三是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市区、县城、重点乡镇商贸街建设步伐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 加快推进,东部地区现有设施较完善的市场423个,建设了30家有辐射力和集聚能力的现代购物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企业,已建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1321个,发展乡村农家店1993家,覆盖面达到70%,形成了遍布城乡村三级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
4、东部城市群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了有利条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以办点示范,以点带面、以点扩面,城乡统筹发展有了局部突破。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五年来,东部城市群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30多亿元,修建农村公路8996.9公里。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7万处,完成368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0万人,新建乡镇供水工程280处,新增乡镇供水能力 1.6万 t/日。投入发展可再生能源资金2亿多元,完成沼气建池8万余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0余处,竣工学校污水净化处理沼气项目38个,发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83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个。东部地区各乡镇村组基本实现电话“户户通”和有线电视“村村通”。
二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近年来,邵阳尤其在东部地区积极探索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财政均衡覆盖的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水管体制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农机管理体制调整等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保险全面铺开,农业农村发展更具活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办点示范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邵阳对38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2个示范片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点上工作取得突破后,变分散办点为连片发展,按照每片2-4个村、受益人口4000-7000人左右的规模,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进行连片打造,现已形成邵东西洋江和公田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同时,从区域性中心镇入手,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创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吸引更多农民转移城镇中来,探索形成“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邵阳连片示范的作法在全省推介,邵东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得到省里肯定,双清区长木村、邵东县公田村等5个示范村被省政府授牌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邵阳尤其是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1元,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为10672元;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邵阳东部城市群为2.9:1,全市为3:1,全省为3.1:1。
5、东部城市群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社会基础。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近五年累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36.3亿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34亿元、社会保障补贴资金5.7亿元、城镇低保资金2.5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3亿元和移民后扶资金7亿元。
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按照动态管理机制要求,实现应保尽保。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灾后救助、大病救助、特困救助等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优扶优待工作扎实开展,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6所。近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6.8万人、24.6万人、50.9万人、29.8万人、32.7万人和46.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4%。
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取消,“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规模壮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蓬勃兴起,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达到100%,95%农村居民加入了新农合,参合人员住院费补偿平均超过40%,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和落实,辖区内人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建和新建乡镇文化站212个、农村书屋1447家。
近年来,虽然邵阳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在研究推进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问题: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瓶颈”的制约,邵阳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不够快,所辖县区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城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村发展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体制机制创新等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三、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初步思路及发展重点
(一)总体要求
1、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湘西地区开发、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主题,以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着力改善城乡发展软硬环境,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逐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努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2、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到2015年,在以市区为中心的420平方公里核心区及以邵东、隆回、邵阳县城为中心的三县核心区,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合理布局、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城乡有效衔接、功能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到2015年,东部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2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
第二阶段:到2020年,东部城市群区域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体系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空间进一步放大,农村经济更加发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社会更加和谐。到2020年,东部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3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大关,初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一是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做好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做好市县域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有关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二是科学布局城乡发展空间。按照东部城市群发展理念,初步规划近期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为“一主三辅两带十镇”。
一主:以市区为中心的三条高速合围420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域,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环长株潭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优先辐射区。
三辅:以邵东县城、隆回县城、邵阳县城区为中心三个50平方公里的县域发展核心区,成为新的战略支点。
两带:依托320国道、207国道两条国道,串联市区及周边四县及重点乡镇,成为两条重要经济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十镇:先期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廉桥镇、火厂坪镇、范家山镇、仙槎桥镇、六都寨镇、五峰铺镇、金石桥镇、长阳铺镇、坪上镇、严塘镇等10个重点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一是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强化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发展以隆回县、邵东县、新邵县等为中心的100万亩中药材基地,其中金银花45万亩、湘玉竹20万亩、龙牙百合15万亩;以市区为中心,发展4万亩城郊蔬菜基地;以邵阳县为中心,新建100万亩油茶基地;以邵阳县、隆回县为中心的20万亩烤烟生产基地;以邵东县为中心的黄花菜基地。其次,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加工手段,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设以湘窖酒业为重点的生态酿酒产业链;以浩天米业、华湘米业、中富油脂等企业为重点的粮油产业链;以豫湘工贸、雨润食品、湖南中宝等企业为重点的肉类制品加工产业链;以李文食品、雪峰种业等企业为重点的果蔬产业链;以玉新药业、湘中制药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
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首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抓好以三一重工、邵纺机、神风动力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宝庆电厂、南山风电和筱溪电站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湘窖酒业和李文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广信造纸和湘丰特纸为龙头的造纸工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合力化纤、东信棉业、华力棉业为龙头的纺织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其次,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抓好以大成科技、南方电子等电子信息业,新增就业岗位1万;抓好九兴控股有限公司邵阳制鞋基地建设,新增就业岗位3万;抓好邵东打火机产业园建设,新增就业岗位5万。再次,突出发展工业园区。认真抓好市区宝庆科技工业园和邵阳经济开发区建设。各县要突出抓好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真正建成政策优越、运行高效、客商满意、后劲充足的经济区域板块,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东部城市群打造“一带一圈”旅游发展格局,即市区至隆回花瑶民俗风情体验休闲旅游带和以市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体验与商务休闲旅游圈。抓好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景区项目建设。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国土整治等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监测防治系统。
三是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以市区为中心,加快邵坪、安邵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四县通达市区“半小时济经圈”;以四县城为中心,加快国省干道改造,打造重点乡镇通达县市“半小时经济圈”;以重点乡镇为中心,加快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打造各村通达集镇“一刻钟经济圈”。东部城市群交通公路总里程达12000公里,市境重要出口路公路、通达中心镇的公路、通村和通达农业经济板块的公路均达到标准以上,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四是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搞好统一布局规划,加快城镇供电、给排水、供气、公交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并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东部城市群县乡公路实施硬化改造,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以上;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实现电力城乡同网同价;建成一批乡镇客运站和村级停靠点,延伸公交线路;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明显提高,城区主水管网延伸超过70%;主城区管道燃气使用率达90%,重点镇用气率超过50%;沼气入户率达30%以上;加速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
4、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
一是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依托东部城市群处于湖南东西、南北节点的区位优势,立足现有市区物流基础和邵东十大专业物流市场,将市区和邵东县融为一体,打造成湘中、湘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做大做强步步高连锁、佳惠超市、通程电器等中心城区商业企业,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材、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协调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重点建设湘西南物流中心、湘运宝庆物流中心、邵东星沙物流园、廉桥药都物流园,加快建设农产品、副食品、日用品等二级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物流配送、便民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零售业城乡连锁化。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广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和专业物流园(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
二是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加快万村千乡市场体系建设,每年新增农家店500个。鼓励外地和本市的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发展综合性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农资农家店。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协会,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5、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机制。
二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形成“大学在市区、高中到县城、初中到中心镇、小学到中心村”的教育网络。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步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质量评价一体化。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设“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场)、组有户”的文化体育网络,增强先进文化体育对农村的辐射力。到2015年,维修、改造和新建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五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乡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沪昆高速和二广高速邵阳段以及资水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形成大绿化、大板块、大景观,力争东部城市群森林覆盖率2015年达到58%;全面实行农村垃圾、墓地“两集中”管理,深入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处理站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6、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一是科学调整东部城市群行政区划。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将新邵县与北塔区合二为一,将邵东县、邵阳县部分乡镇划入市区,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建立城乡无差别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户籍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入户条件,实行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整个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低保额度,扩大农村社会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同城同保。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加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照统一经办机构、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政策体系、统一网络平台的要求,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落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落实失业人员保险待遇,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扩大参保范围。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全面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农村特困家庭改造危房、新建住房,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众救助办法,将城市低收入群众救助制度延伸到农村,并统一救助标准。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大力加强福利院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
五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每年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
7、加快构建基层党建城乡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城乡基层组织网络,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特别是在产业链上建立基层组织,将县乡级组织活动场所向村组级延伸、向社区延伸。扎实开展城乡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认真落实廉政准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构建反腐倡廉防控体系,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廉洁从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请求
邵阳人口占全省九分之一,面积占全省十分之一,加快邵阳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体奔小康步伐、影响到全省发展大局。邵阳东部城市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为邵阳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此,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班子开展工作,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专业机构编制相关规划。
为切实有效、稳妥推进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为全国、全省经济相对落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避免少走弯路,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特请求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为全省试点,省里成立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指导,审查指导邵阳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出台试点有关政策,允许邵阳东部城市群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方式方法等方面先行先试。